《解憂雜貨店》(下稱《解》)是中英劇團三度公演的作品,改篇自日本暢銷作家東野圭吾的同名作品。聞說三次公演的入場率皆相當不錯,是因為東野圭吾的號召力?或者是因為其一要角鮮魚店的音樂人由歌手陳健安飾演?撇除這些吸引觀眾入場的「市場推廣」因素,《解》的劇情奇幻曲折、立意溫暖人心;演員演得恰如其分,具說服力、感染力;而獲得舞台劇奬提名的舞台及燈光設計亦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日本昭和年代風的佈景塑造一種富詩意的年代感,夕陽下的雜貨店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不過筆者在本文想探討的不是《解》作品本身,而是中英劇團為《解》所打造的總體劇場體驗,以及從觀眾的角度嘗試探討香港的劇場如何提供更豐富的劇場體驗。
筆者曾在一講座上聽過資深劇評家張秉權博士提到的「劇場體驗」。就以魯迅的短篇小說《社戲》為例,指出從前的人看戲,感受的是整體的劇場體驗,不(只)在乎看戲,也到台下吃糕餅水果瓜子,看戲就像過節一樣熱鬧。這不單是作品本身給予觀眾的藝術體驗,還包括觀眾從入場到離場的感受,甚至是觀劇完畢從劇場帶走的「東西」。
那中英劇團是如何為觀眾打造劇場體驗的呢?首先,《解》花了點心思在入場前的體驗上——一般劇場都會有大的佈景板,多是劇目宣傳照,供觀眾拍照留念。但《解》除了這種佈景板外,還提供了立體佈景,模擬香港舊式雜貨店,以本地事物勾起觀眾的回憶和情懷,頗別出心裁。此外,劇團或許知道部分觀眾喜歡儲存門票,而電子購票是没有實體門票的,因此在場刊中夾付了印有場次及座位編號的紀念門票供觀眾留念。這個做法又比之前筆者看中英劇團的《辯護人》進步了——該紀念票需要觀眾用印章逐一印上去,觀眾排隊製作,或費時失事,所以《解》在這方面是進步不少,但也或許是因為《解》全院滿座才有此「待遇」。另外,《解》還提供紀念品銷售,雖然很多劇目都會販賣紀念品,例如是貼紙、明信片等,但《解》的紀念品種類多樣,而且與劇目的賣點頗互相呼應,例如《解》獲提名奬項的燈光設計非常漂亮,劇團就製作了小夜燈,兼具紀念、藝術及實用價值。筆者在完場後,留意到大量觀眾排隊購買紀念品,此現象一方面表示觀眾對此劇的喜愛,完場時仍意猶未盡;也證明《解》的紀念品確有市場價值。
《解憂雜貨店》的現場佈景版
《解》在劇場體驗上做得比很多劇目優勝,筆者作為觀眾,希望各劇團能投放更多創意和資源,令看劇成為一種具豐富體驗的活動,以下是小小「wishlist」,希望有天能在更多劇場看到。首先是大堂的設計,現代人愛拍照玩IG,拍照不但為紀念,將相片上傳到社交網站也是一種社交活動。增加佈景或者其他裝置設計,可以大大增加觀眾拍照的慾望,從而提高劇目、劇團在社交媒體曝光的機會。正如《解》的做法,除了一般的宣傳佈景板外,是否可以考慮增加其他和劇情相關的佈景,例如《解》的立體佈景。如果立體佈景製作成本較高,可以考慮提供小道具供拍照,甚至是借用劇場的道具,增加觀眾的投入感。劇場佈景成本有平有貴,這些供打卡的佈景,其實也可豐儉由人,或以心意搭救。例如香港話劇團在《小島.餘香》中,也曾在香港大會堂的樓梯扶手位掛上手寫字條,呼應劇中內容,成本不高但很有心思,甚至伸延了劇情,增加了觀眾的想像。
就劇場門票方面,現在盛行電子購票,但現時的電子門票憑證似乎没有太大紀念價值。劇場是即場演出,具不可複製性,門票印有場次和座席,獨一無二,對於觀眾來說是很有紀念價值的。一般演出未必有太多預算,不可能每次就每一場次座席印紀念票。為節省成本,是否可以借助科技,例如劇團可以就每一場次拍攝現場,然後製成電子紀念票,場場不同,觀眾自行輸入座席,然後輸出成電子紀念票,既可以作為留念,也可以上傳社交媒體幫助宣傳。或者每場次都在現場提供不同的QR CODE,現場觀眾即場掃碼,可以獲得該場的電子紀念票。劇場有別於在電視或電腦觀看的節目,強調「現場性」,這些獨特的憑證應可以提高觀眾對於劇場的投入感。
此外,劇目的紀念品製作也是劇場體驗的重要一環,因為除了回憶,還可以有實物帶回家作留念。中英劇團在《唐吉訶德》時,就曾送出非常精美的書簽。當然,考慮到入場觀眾數目和購買意欲,如果要販賣紀念品,要考慮的因素就更多,因為劇目演出一旦完結,該劇的紀念品銷售就會非常困難。因此,紀念品最好是實用為主,甚至如果預算有限,銷售成本較低的文具,例如膠文件夾、賀卡或者是不錯選擇。即使在劇目公演時未能送出,也可以作為銷售其他項目,例如劇本集時的贈品。而對於一些規模較大、演出比較固定的劇團,其實可以考慮製作印章或者小卡收集簿,就好像「日本100名城」印章收集那一種,每個演出製作一枚印章,觀眾可在收集簿蓋章及寫上觀看日期,成為一種「戲迷」的收藏,也提升觀眾對劇團的支持。香港話劇團也曾就一季劇目設印章卡,但觀眾未必全部劇目都觀看,如果少了一個印章,收藏性就會減低。最後,劇場一般也會提供場刊,有些場刊印刷相當精美,成本不少,但觀眾未必會保留場刊,造成浪費,也失去紀念價值。但明白到場刊有時印有贊助商資料,又不能不印,那場刊是否可以有其他用途呢?例如紙質硬的可剪出作為明信片,紙質軟的可以作為書簽?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場刊,可以是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提升劇場體驗的重要手段。
除了以上的「硬件」提升,其實不少劇團也從「軟件」方面提供多樣體驗,例如演出前的座談會、演出後的投票、請觀眾提供意見的電郵,甚至如《解》的主題曲,也是多種令觀眾投入劇場、令劇場體驗更為豐富的方法,很期待各劇團往後的創意。疫情兩三年、劇情被迫從線下走線上,透過雲端接觸觀眾。但戲劇本意在現場演出,台前幕後「只此一次」的演出,和觀眾的「一期一會」,是劇場的魅力所在。如何將劇場魅力傳播開去,令更多人被吸引到劇場欣賞演出?優秀的製作必不可少,市場推廣也不可忽略,而豐富的劇場體驗是既留得住人,也留得住心。
劇名:《解憂雜貨店》(三度公演)
劇團:中英劇團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觀劇場次:2023年10月22日 晚上八時
場刊︰連結
圖片來源:中英劇團網站
文章列明作者,歡迎引用、 連結或轉載。
#解憂雜貨店 #中英劇團 #葵青劇院 #劇場體驗 #香港劇場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