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團iStage「寫我上環」計劃要旨在「鼓勵大眾參與戲劇創作,推動社區戲劇發展」(場刊語)。計劃分為第一階段的劇本創作比賽、第二階段的優勝作品讀劇會和第三階段的社區巡迴演出。而《無心撞鬼上環仔》(下稱《無》)就是優勝劇本,編劇是姚金寶、江國健,是此演出是社區巡迴演出部分。門票是透過網上登記免費發放的,知道演出在鰂魚涌社區會堂,演出約一小時,筆者本身不抱有太大期望,腦海中浮現的是電影《喜劇之王》中演出《雷雨》的街坊式表演。但此演出卻令人喜出望外,當然演出場地有不少限制,但劇本甚有港味、合情合理,演員真情流露、具感染力,實是誠意之作。
iStage在場刊中提到它在「原創理念」、「傷健共融」以及「跨地合作」三方面均竭遠盡所能;而筆者仍然記得iStage的藝術總監劉浩翔曾在一座談表示希望香港有更多原創劇本的演出。或者是錯覺、偏見或先入為主,近年香港劇場似乎更傾向演出翻譯劇或改篇劇,香港原創劇本不是没有,但是比例是否有所下降?又或者公演原創劇本有更多考慮(例如吸引力)。因此,見到《無》如此「港式風情」,如此接「地氣」,感到難能可貴。以劇本來看,《無》是「寫我上環」的優勝劇本,對劇中重點提及上環地標不感意外。但它妙在扣緊上環的三個特點︰鬼怪感、歷史性及藝術性作出有意義的串連。如果要數香港予人有猛鬼印象的地區,上環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因為鄰近高街鬼屋?因為曾發生瘟疫、死得人多?編劇從鬼怪引伸到歷史部分,交代上環不少歷史景點,例如文武廟前身作義莊用途,曾經安葬不少客死異鄉的人;卜公花園原址是華人民居,因1894年鼠疫而遭到清拆。而提及在中山公園舉行的「三角碼頭盂蘭勝會」,由鬼喜歡看戲,引伸到上環文娛中心的人間演出,令人會心微笑。除了iStage是上環文娛中心場地伙伴之外,該處也是香港數大藝術團體的辦公室及排練場地,也有表演廳及黑盒劇場,因此愛好藝術之人對此地會有印象。除了空間之外,《無》借鬼怪從現在連結過去,觸及今昔對比(疫情)、談及從古到今的傳統(如燒街衣、盂蘭勝會),當中過場穿插潮流、提及現象(Youtube、北上),在時間的維度作出豐富且有意義的呈現。
要做到上述多個空間或時間的串連未必難,難就難在要合理,情節推進要流暢,不讓觀眾感到牽強,有強行「扭橋」之感。加上《無》寫的是靈異故事,寫得不好是容易讓人感到穿鑿附會、邏輯混亂。但《無》雖不至於邏輯嚴密,但情節尚算合情合理,人物行為動機符合遭遇處境。例如劇中主角健仔遇到三隻不去投胎的老鬼,但他們不去投胎的原因是甚麼?編劇没有迴避這個問題,透過他們的自述提供可接受的解釋。甚至部分情節在合理之餘,更帶有悲劇色彩,讓人產生同情。例如女鬼心妹希望尋找她的父親,因為她的父親比她先離世,她相信心愛自己的父親仍未投胎,一直等待自己。但她為何尋找了百年還未遇到父親?而最後是甚麼令心妹選擇投胎?原來兩父女相繼因染病離世但時間很近,父親不知道女兒已死,本來希望盡早投胎重遇女兒,卻反而因此緣慳一面。而心妹最後投胎,是因為「人間」的遭遇讓她意識到自己仍為鬼魂,即使見到投胎後的父親,她也會陰陽相隔,無法相見。這個短短的情節就呈現一種百年錯過的遺憾和釋懷。另外,劇情遇到某些難以解釋、讓劇情合理推進的部分,編劇反而以搞笑、誇張的原因帶過,反之不需要深究劇情的合理性。例如惡鬼清裝鬼最初附身靈探青年,後來為何放過他而另尋目標?原來是因為青年没有回鄉證而無法過關北上,這個原因又搞笑又貼地。《無》以「情」和「笑」作為大框架,配以流暢迅速的節奏,劇情上的較牽強之處也就可不太深究。
《無》是此社區巡演舞台在鰂魚涌社區會堂。鰂魚涌社區會堂以表演場地而言肯定有所缺欠,或者是因為不可以直接操作燈光設備,因此過場換景時人員就需要在亮燈的台上調動佈景道具,對觀賞有一定程度的干擾。其實劇本本身設有不錯的過場橋段,兩位拍影片的靈探少年少女作為引子,導入靈異劇情。如果利用過場橋段轉移觀眾對台上調動佈景的注意力(例如在台下和觀眾近距離演出),整體演出就會更流暢。雖然場地硬件非供專業演出之用,但《無》的演出演員是十分專業的。主角健仔(林宏璁 飾)演出有說服力,和女鬼心妹及父親強叔的對手戲也有火花。穆鐵漢飾的強叔演得自然,令人感到真有其人。其中令筆者最印象深刻的是演心妹的何韵池。一般人提及純真,可能會聯想到未染麈世的單純,不諳世事。但何韵池演的心妹,展現的純真感卻是有經歷、有故事的單純。她起初以詛咒威脅健仔陪她尋父,展現一隻惡鬼的形象,但及後又會感覺到她的惡出於尋父的迫切。她獨白和父親相繼死去的一段,是筆者見過最有感染力的場面之一,令人動容。該段台詞固然寫得不錯,但何韵池略帶吵啞的聲線,自敘自己目睹父親離世及自己的平白死亡,呈現讓人感傷的畫面,真情流露。筆者此前並未觀看過何韵池任何作品(也不認識她本人),但她在此劇展現作為演員的獨特氣質和潛力,有條件駕馭複雜的角色,作出有層次和深度的演出。
《無》是一個約一小時的演出。如篇幅更長,情節需要更多細節及更多劇情推進,可能就會暴露弊端。但現在則恰到好處,劇情流暢合理,有悲有喜;雖然只屬「蜻蜓點水」式,但足夠以空間、時間這個點與線呈現上環這個地方的歷史、人文及特點,回應「寫我上環」的目標。筆者觀看此劇後,也產生深度遊上環的念頭。香港旅遊近月提出深度文化旅遊,這個演出是一個創作,也是一種記錄歷史、展現人文的方式,會否也是一種推廣深度遊、認識社區,更或是推廣香港劇場的妙方?
劇名:《無心撞鬼上環仔》
劇團:iStage
地點:鰂魚涌社區會堂
觀劇場次:2024年3月9日下午二時
網站︰《無心撞鬼上環仔》iStage的頁面
封面圖片來源:iStage網頁
文章列明作者,歡迎引用、 連結或轉載。
#無心撞鬼上環仔 #iStage #劉浩翔 #姚金寶 #江國健 #何韵池 #林宏璁 #穆鐵漢 #寫我上環 #香港劇場 #劇評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