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蕉大劇院》(下稱《笨蕉》)是軟硬天師林海峰與葛民輝繼2014年《笑之大學》後再次合體出演舞台劇,夥拍資深舞台劇女演員韋羅莎。原定在影視圈活躍的男演員柯煒林暫時因病未能參演,改由香港演藝學院2024年畢業生余家溢演出。導演及編劇是專職劇場的鄧偉傑及李偉樂,這個組合讓是此較商業化的舞台劇製作在單純的娛樂功能之外,或許可以透過戲劇方式呈現更深刻的主題。《笨蕉》主要講述一名觀眾在劇場的「尋死」行為如何干擾演出,倒不如以「觀眾之死」為題談一下這個演出:
在文本方面,如前所述,《笨蕉大劇院》是以「觀眾尋死」來開展劇情。劇情講述資深劇迷Nick(林海峰 飾)是保保戲班的忠實擁躉,為入場觀看演出會節衣縮食,在保保戲班三十周年紀念兼告別演出《雪山殺人事件簿》中,因看不過製作的不認真(或個別演員的不認真)及過於商業化(如無視劇情置入廣告),因此衝上舞台投訴演出,又以手槍威脅演員及後台成員。演員們為安撫Nick提出讓他當導演,Nick按他自己的想法執導甚至改劇本,進行了一場没有結局的演出。《笨蕉》劇情簡介「台下的他準備告別世界」,Nick大概是抱著看完演出就自尋短見的想法。劇情没有明確交代Nick為何打算自尋短見,但Nick在改寫劇本及要求演員菲菲演出一段離家出走戲時,間接暗示Nick的太太離他而去,這或許是他尋死的原因之一,這個交代算是為Nick這個描繪得不算深入的角色補上一筆。有關其他角色如保Sir(葛民輝 飾)、菲菲(韋羅莎 飾)及Wilson(余家溢 飾),全劇未有對每個人物有太深入的描述,以致角色相對平面,但在這個阻止觀眾尋死的行動中,他們也隱約透露自己的感受和難處,如菲菲試圖挽救戲班及對戲班結束心有不甘。《笨蕉》的收尾略嫌粗疏,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就是在Nick和保Sir傾談後他會嘗試「頂住」、「唔死住」地繼續過他不盡人意的人生,讓這條「觀眾尋死」的主線收得完整。
另外劇情講述Nick由一位「觀眾」轉變為「導演」及「編劇」,也表現「觀眾」這一身份的轉變及消失——觀眾不安於做觀眾,要求對演出有更大話語權。當然,《笨蕉》的戲中戲〈雪山殺人事件簿〉演出很「離譜」,例如明星演員Wilson忘詞、中斷劇情的置入式廣告、還有原定讓明星演員長篇大論的獨白台詞等,但如果放諸現實,觀眾可能都只會提早離場或在社交平台表達意見,而不會像Nick這位觀眾干擾演出,但《笨蕉》卻假想如果這樣「有意見」的觀眾成為導演或編劇會發生甚麼事情呢?《笨蕉》的故事源自2023年的法國電影《Yannick》,但有別於《Yannick》中那位化身編劇的觀眾最終創作出讓人滿意的作品,《笨蕉》没有「拯救」這位意外成為導演及編劇的觀眾,例如Nick的叫停是可笑甚至有戲弄演員之嫌,他嫌菲菲演出不投入實際是將自己的太太投射在劇情,他甚至重寫「雪山」故事似想改變他的過去。全劇不致嘲諷但也未有肯定觀眾的參與。《笨蕉》英文劇名「Let me entertain you」,這個「you」大概指向觀眾,但在娛樂性之外,《笨蕉》也讓人思考戲場和觀眾的關係,而這個關係不只是單向「entertain」的;劉保一在〈雪山殺人事件簿〉的宣傳單張提到「您的參與,萬分珍貴﹗」,這在劇情看來非常諷刺,但又能引發另一提問,劇場創作者究竟期望觀眾怎樣的參與呢?
在呈現上,《笨蕉》有一個戲中戲的框架,《笨蕉》的觀眾自動變成〈雪山殺人事件簿〉的觀眾。一開始〈雪山殺人事件簿〉中的三名角色高Sir、阿欣及Peter上演一幕登雪山遇險記,但後台工作人員卻頻頻出現在舞台「提水」,又在演出開始前播「廣告」及中段加插置入式廣告。坐在樓座的Nick開始發出聲音表示不滿,即使演藝學院的場務職員也無法制止他,他更走到台上干預演出,似是代表一眾觀眾表達不滿。這個安排即使不算創新但也相當驚喜有趣,將觀眾席變為舞台演出的一部分。而角色也望向觀眾席,為演出的中斷致歉。其後Nick持槍出現要求劇場關門、所有人不許離開,但此時偏偏是遲到觀眾進場時間,Nick表現不滿,令場面非常搞笑。演出前段的這些安排、互動,讓這個戲中戲的框架得以建立。而入場時的宣傳單張是〈雪山殺人事件簿〉,一度讓筆者以為這是現實演出的宣傳單張,更加充實了這個觀看〈雪山殺人事件簿〉的參與體驗。不過可惜的是這個設定在中後段劇情無法貫穿,無法自圓其說,如Nick導如何在觀眾面前改劇本、排練另一場景等,「直頭當觀眾係死」。如果有稍為合理的處理,解釋舞台發生的事如何和台下觀眾有一連繄,會讓整體的呈現比較連貫和合理。
另外,《笨蕉》讓觀眾反應構成演出的一部分,讓觀眾不再是觀者(Viewer)也是積極的參與者(participant)。這個演出可以有效地利用軟硬天師對觀眾的號召,某程度上林海峰與葛民輝兩位可以讓不好笑變得好笑,好笑變得更好笑,所以能夠有效製造現場氣氛和笑聲——即使某些位是否笑位可以斟酌。末段二人假裝登上雪山,讓觀眾回應扮作回聲,構想也很有意思。其實有這樣的文本及如此有臨場反應的演員,呈現上可以加入更多互動,而戲場的即興性可以更加瘋狂、跳脫,讓演出(看似)更加隨機,更加奔放。現時林海峰的角色還算能以觀眾和導演的身份和現場觀眾進行交流;但葛民輝的角色就稍為定型,欠機會和現場觀眾作互動或「Call反應」,高Sir這個角色最有趣、最立體的呈現在〈雪山殺人事件簿〉的宣傳單張而不是在現場演出,稍為可惜。在中後段高Sir跟隨Nick導的指示排練演出,原有的默契和化學反應反而被劇情的框架套死,顯得較為停滯、僵硬。如何進一步利用觀眾反應讓觀眾更投入劇情,甚至讓「觀眾」消失——令在場人士成為舞台的參與者共同表現劇情,或者是此類型舞台劇可以進一步探索的方向。
劇中没有道明為何保保戲班三十多年要「執笠」,《雪山殺人事件簿》的宣傳單張謂「保保戲班長期經營困難」,或者是一個提示,暗示世道艱難,保Sir也不願在廣告客戶支持(干預)下、「偏離路線」繼續演出。的而且確,劇場最好有優質的贊助商支持(雖然大多數劇場也没有),但只有贊助而没有觀眾的劇場要如何生存,觀眾若「唔知死晒去邊」何來演出。由軟硬天師這種賣座保證的團隊來講「唔賣得」、「劇場艱難」可能有點搞笑,但《笨蕉》可以不單純是一個娛樂表演,它「頂住」的呼喚未嘗不是對這個世道的回應——《笨蕉》戲內阻止觀眾尋死,鼓勵其「頂住」;戲外以軟硬號召力吸引觀眾入場,不讓觀眾「死去」(消失),也是對劇界「頂住」一種真誠的共勉。
劇名:《笨蕉大劇院》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觀劇場次:2025年8月15日 晚上八時
網站︰《笨蕉大劇院》Facebook
場刊:連結
封面圖片來源:《笨蕉大劇院》在Artmate頁面
文章列明作者,歡迎引用、 連結或轉載。
#笨蕉大劇院 #林海峰 #葛民輝 #韋羅莎 #余家溢 #鄧偉傑 #李偉樂 #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香港劇場 #劇評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