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地

記錄相遇,為您的創作留下一點痕跡

,

讓劇本活著——香港話劇團2024-25「風箏計劃」精煉作品演讀(淺談獲選作品《忘年》)

「陳洛零」的個人頭像

為鼓勵和發掘更多劇本創作人才,香港話劇團由2023-24劇季開始,推出徵集原創劇本的「風箏計劃」。首屆的「風箏計劃」作品《你好,冥王星》已於今個劇季以「文本特區」的形式在黑盒劇場演出,而另一作品《三母女》亦將於11月以同一方式演出(原訂為《泥沙俱下》,因原創性爭議,作品退出「風箏計劃」)。「風箏計劃」劇本在初步挑選後,皆在「牧羊少年與他的浮萍Bar Lemna」進行公開演讀。是此在香港大會堂演奏廳進行第二輪精煉作品演讀,是2024-25年劇季的新形式——第一輪公開演讀有八個劇本,然後挑選其中四個進行第二輪演讀(即林澤銘《忘年》、武庭英《刺客與漁女》、胡曉《土星來信》及胡筱雯《在一缸大海中活著》)。因時間所限及部分演出門票售罄,筆者只觀看了編劇林澤銘的《忘年》。不知道《忘年》能否有機會突圍而出得到正式演出機會,以免沒有此機會,不如連同對「風箏計劃」的感想在此刻一記︰

《忘年》

《忘年》講述一對年紀相距三十多年的「情人」(年長DT及年輕DK),他們在交友程式相識、發生親密行為,發展成「戀人」關係,歷經同居、分手、復合等人生歷程。劇場刻畫同性戀愛並非新事,但以「忘年」為切入是頗新穎的角度,挑戰觀眾對這種關係的認知,甚至能重新審視關係中的「何謂愛」,又或者單靠「愛」能否維持一段關係。例如實際看下來二人關係像朋友、甚至父子多於戀人(又或是兩位演員演得像朋友或父子),戀人那種纏綿及親密性好像不太明顯,文本亦無刻意講「愛」等台詞,但會否這就是同性忘年戀人表現「愛」的方式呢?還是二人關係中的「愛」不只是情人般的愛,還可以是親情甚或其他?由於觀眾對同性忘年戀認知未必深入,反而令文本可以容許很大演繹及理解空間,就像導讀潘燦良所說,這是一個演員渴望的劇本,可以有很大發揮空間,角色表現或二人關係都可以有導演及演員的理解和處理,期待正式公演(如有)時導演及演員的選擇。當然另一方面,製作可能不得不考慮觀眾對這種關係的認知,如何表現同性忘年戀的特殊性而非只是描述「一般戀人」、「朋友」關係,但又不陷入大眾的偏見及刻板印象,同時能讓觀眾共感這份情,實在是對編導演的一種挑戰。

《忘年》的敘述是順時性但是塊狀的,幾幕會有若干大的時間跨度,中間亦會有空白,但《忘年》的留白算是恰到好處,沒有丟失關鍵訊息但又没有將故事說滿。例如情節没有提及二人分手的原因及場景,但情節發展下來二人會分開又是如此理所當然,不會讓人感到突兀。或許是因為編劇設計二人透過交友程式認識,在看似不追求「天長地久」的關係中,看二人如何在脆弱的關係走到盡頭,似乎才是劇情的焦點。據編劇在演後談中提及,中間二人在分手後在地鐡再次因交友程式而相遇,是在第一輪讀劇後新增的,編劇有留意到時間的跨度,讓情節不會大幅跳躍造成空白太多令觀眾難以跟進,是對觀眾體貼的處理。這個重遇的場景很有畫面感,「交友程式」的設計前後呼應,也呈現時間流逝對二人及其關係的變和不變,例如年長DT仍然没有更新他的年齡,不但呼應「忘年」這個關鍵詞,亦真實得讓人會心微笑。由於劇情上没有很大的衝突場景,而多少有點「細水長流」的感覺,如何抓住觀眾的注意力,讓觀眾保持對二人關係的興趣,甚至以此為契機思考更大的主題,例如成長、生命和愛,可能是這個劇本演出要考慮的地方。

「風箏計劃」

「風箏計劃」以往只有一輪在「牧羊少年與他的浮萍Bar Lemna」的讀劇就即以「文本特區」的形式演出,這一劇季增加在大會堂演奏廳的精煉作品演讀,是一個很好的安排。其一是「牧羊少年與他的浮萍Bar Lemna」始終是一間餐廳而非正規的表演場地,觀眾反應會比起在正規表演場地有所不同,能自由走動、喝著飲料時的忍耐力會較高,較不易有「界刂櫈」的衝動和睡著。演奏廳設計可以很容易看到觀眾席,是一個留意觀眾反應、例如表情、身體動作的好場所。另外,有異於在餐廳讀劇的報名安排,在演奏廳的讀劇是公開售票的,雖然會受導讀、演員名氣影響,但賣票情況也可某程度反映一個劇本(或其編劇)的吸引力,有助策劃、挑選下一階段的演出。「風箏計劃」的作品演讀也有個「賣點」,就是導讀及演員較多安排非香港話劇團的人員參加,組合新鮮有趣,能產生不同的化學反應;而要試驗劇本的「可演性」,有時也需找不同的導演及演員來試,而且也能為正式演出作準備。例如《忘年》的第一輪演讀是「導讀嚴頴欣、DT鄭傳軍、DK李肇桐」(筆者錯過了感到十分可惜),而第二輪是「導讀潘燦良、DT陳嬌、DK陳熙鏞」,幾近是風格迴異的導演及演員,用兩輪演讀可以測試不同風格、演繹對呈現劇本的效果。好的劇本有時也需要合適的導演處理和演員還原角色精髓,讓劇本在不同組合演繹中併發更多火花,有助延長劇本的生命。

風箏的製作為「飛」,劇本的目的在「演」。不是所有劇本都能有幸獲得被讀、被演的機會,但求好的劇本不要死得太早。

劇名:《忘年》(香港話劇團2024-25「風箏計劃」精煉作品演讀)
劇團:香港話劇團
地點:香港大會堂高座8樓演奏廳
觀劇場次:2025年9月6日 下午二時四十五分
簡介︰連結

圖片來源:香港話劇團網頁

文章列明作者,歡迎引用、 連結或轉載。

#風箏計劃 #忘年 #林澤銘 #香港話劇團 #潘燦良 #陳嬌 #陳熙鏞 #大會堂演奏廳 #香港劇場 #劇評

「陳洛零」的個人頭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