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流「同。讀」《Skyscraper》是普利茲戲劇奬、東尼奬得主David Auburn於1997年的作品,也是他首部長篇戲劇。雖然定位是浪漫喜劇,但在浪漫、幽默的情節之外,亦觸及死亡、回憶、城市及歷史藝術消失等較嚴肅的話題。《Skyscraper》的故事發生在芝加哥伊利諾州一棟將要拆毀的摩天大樓,雖然和香港地域不同,但濃厚的城市氣息仍會讓香港觀眾感到熟悉;故事中的情節也不陌生,仿如城市的一道剪影。
城市其中一個特性是其中的人來自五湖四海,他們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及取態。劇中的角色具明顯的差異性,而他們的差異構成戲劇的衝突。例如Raymond(歐啓發 飾)的公司受委託清拆摩天大樓,他為專業人士、一直循規蹈矩努力工作,看不過弟弟Joseph(朱景晞 飾)的不務正業,也和矢志反對清拆的保育攝影師Jessica(蔡雪兒 飾)的立場相左。另外,Jessica的好友律師Jane(梁靜琛 飾)一腳踏多船,雖然份屬好友,但Jessica亦難以接受Jane的多情。這六名陌生男女的差異性構成衝突,讓相愛相殺的「浪漫情節」變得合理,例如Raymond和Jessica本來在清拆摩天大樓一事上要對簿公堂,但Jessica在天台拯救Raymond,讓Raymond一瞬墮入愛河,他們的差異讓他們立場分歧,但同時可以是Raymond被Jessica吸引的原因;城市的背景及司空見慣的清拆衝突,讓典型的戀愛情節增添了都市感、現代性。另一方面,故事其實也反映城市的包容性,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可以成為朋友,例如Jane雖不太理解Jessica的保育理念,但仍在此事支持她為她出謀獻計。城市居民是可以和而不同的,即使有不同背景,他們都願意在摩天大樓花時間聆聽Louis(劉煒耀 飾)和少女(黃熙童 飾)的故事。
另外,空間也是呈現城市感的一個重要元素,摩天大樓可謂是表現城市的其中一個標誌性符號。即使只是讀劇,導演也特地讓Louis和少女坐在一個較高的空間,呈現他們坐在高樓大廈的感覺,是一個簡單但意賅的處理。而有趣的是,《Skyscraper》是以清拆一個昔日的城市象徵為主線,這棟摩天大樓曾經輝煌,應該是城市重要的經濟中心,樓層間還有漂亮的壁畫。只是歷經百年,此棟摩天大廈不再是繁榮的象徵而變成過時的事物,因此急欲被清拆重建。這反映城市的另外一個特性,就是空間變化急促,城市空間不斷被拆毀和重建,即使摩天大廈具歷史及文化價值,要在城市發展的洪流中被保留亦很困難,拆除摩天大樓,亦暗示城市的歷史藝術的消失和遺忘。然而,故事中段揭示少女在百年前的故事,讓情節急劇直下被快速推進外,也是以Louis對少女及摩天大樓的百年回憶,表達記憶的重要性——只是被記住,即使死亡或遭清拆,有些東西不會消失。雖然城市景觀會改變,美好的藝術文化難免消失,但個人珍貴的回憶是不能被改變的,在回憶中,死去的少女仍然活著。
城市節奏較急促,時間猶如被壓縮,《Skyscraper》有不少陌生人一瞬的相遇。原本堅持拆卸摩天大樓的Raymond,在天台被保育攝影師Jessica英勇拯教後對她一見傾心,他甚至願意違背原則,邀請她到大廈內的樓層欣賞壁畫。Jane在商店見過一眼後即願意和大褸的主人發生關係,戀愛關係的進程極快。在讀劇中,劇首六名男女在雨中彼此擦身而過,無視對方或是有一瞬的眼神交流,都很切合現代都市人那種擦肩而過的相遇。讀劇以這個擦身而過的場景作為開首,而不單是排排坐式的讀劇,讓文本中的這種陌生人的無言交流變得立體生動,也構成一道親切的城市風景線。然而編劇不限於描繪城市的一瞬,而是用一瞬來講百年——故事始於Louis及少女在摩天大樓天台的對話,少女意欲尋死但Louis捉緊對方阻止她跳下去,但最後少女還是在親吻Louis後跳了下去。故事後段揭示原來此段劇情並非和其他情節發生在同一時空,而是已屆老年的Louis還是孩童時的往事。這個短時間的相遇卻是Louis百年無法忘記的一刻,已屆百歲的他仍為一瞬的相遇心生情愫,對少女念念不忘。此外,劇本提及摩天大樓在百年前興建時屬第一高樓,但百年的歷史可以在一刻間就被拆毁消失,流露出對城市珍貴事物瞬間消失的惋惜。
城市的改變發展大多不能阻控,歷史文化藝術的消亡有時難以避免,念念不忘不一定有迴響。不過我們還是可以記得,讓一瞬在回憶變成永恒。
劇名:《Skyscraper》
劇團:同流
日期︰2025年8月1日 晚上八時
地點:同流黑盒
網站︰《Skyscraper》在ARTMATE的頁面
圖片來源:《Skyscraper》在Artmate頁面
文章列明作者,歡迎引用、 連結或轉載。
#Skyscraper #同流 #David Auburn #陳臻亮 #劉煒耀 #黃熙童 #歐啓發 #朱景晞 #蔡雪兒 #梁靜琛 #同流黑盒 #香港劇場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