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戲劇界談多了「沉浸式劇場」,讓觀眾投入在製作團隊構築的戲劇世界、「零距離」身歷其境以得到深刻的劇場體驗;但這個夏天的兩齣重演作品——前進進戲劇工作坊《月明星稀》(2.0)及7A班戲劇工作組《殉爆》(重演)卻是反「沉浸式」,用「距離」來說故事,似拉離觀眾到一個較遠的位置,一同重新回顧、再次思考在此地曾發生過的事。《月明星稀》較訴諸情感關係而《殉爆》更偏向哲理性的社會討論,但兩者不約而同體現創作者對這個城市以及人的關懷。兩劇(在某種程度上)以不呈現當下來記錄當下,帶有時代意義。筆者錯過兩劇首演,今有幸地觀看重演,帶點距離來談一下兩劇如何呈現「距離」,又能藉此達到那些效果。
想像的遠方——遠方是一個想像,兩劇都將熟悉的故事、情節、事物置於一個想像的、遠方的框架,製造距離。《殉爆》將整個故事置放在一個特定框架,場刊明確地指出這是一個「哲學課堂上的思想實驗」,故事簡介開宗明義地告知故事發生在一個「假想國度」。故事描述某國家發明了一個「社會發展需求大數據及提升遺傳因子發揮度人工智能宏觀調控分析系統」(簡稱「社提調控」),這個設定不但有點脫離現實的科幻感,而刻意定這個冗長的名稱,又令這個不知名的假想地方有點魔幻感,總的而言就是這個地方不太可能真實存在,它只是個「假設」。在《殉爆》中,觀眾或者會不自覺將劇中的情節和「現實」作聯想,「對號入座」,但這個故事框架和背景要讓觀賞者和「現實」拉開距離,請大家注意議題的普遍性而非聚焦在某一特定地方的問題。《月明星稀》的敘事地點是真實的,但它有趣在演出地點在香港、但情節卻大多發生在外地——英國倫敦、西班牙小城(基朗拿)、愛爾蘭天涯海角(莫赫懸崖)、德國柏林,相信現場觀眾應該無一去過劇中提及的所有地方,因此多少對這些地點帶有陌生感,只能想像當地環境文化。而即使發生在香港的情節,指明的地點也在鄉郊,也不免讓城市人帶有距離感,而較讓人熟悉的圖書館,卻意外地有點脫離現實的荒謬感,似「物是人非」的感覺。總的來說,角色來自香港自帶親切感,他們討論的話題香港觀眾也很熟悉,但地點的陌生感,能讓觀賞者稍為和劇中的「人、事」拉開距離。
敘述者的位置——敘述者的位置,包括視角和望向的轉換,除了讓敘述不致單一,也有一種間離效果,拉開觀眾和情節的距離。《殉爆》中除了副校長和學生二人,另有「樂師」一角,雖曰樂師意在現場加入音效,但更大作用是「插嘴」,充當「說書人」的角色,加入某些看法或補充,是第三身觀點劇情之外的敘述。除此之外,劇中副校長也會中斷情節,以第一身向觀眾直述他的故事,例如對學生的「教育」、如何扭曲一個人的想法等,是第一身劇情之內的補敘。《月明星稀》的敘述一開始看來是不自然的,例如角色會用全知的觀點,好像讀小說般敘述角色的故事,例如阿遠的角色會說阿遠如何如何等,這個設計讓角色和角色敘述的事物產生距離。這種敘述角度的變換若處理得不好,某程度會弱化角色,讓演員演得缺說服力。但《月明星稀》沒有這個問題,演員轉換敘述望向觀眾,獨白真摯有感染力,讓這種感知的不協調雖然產生距離但不覺突兀,整體是一個有距離感但仍然能感受到能量的表達。
舞台位置及虛實設計——舞台的設計,包括單邊舞台強化觀眾和舞台的界線,不是完全「虛」也不是完全「實」的舞台裝置讓舞台構成一種奇異的呈現。有異於首演,《月明星稀》(2.0)的舞台改為單邊台,不曉得創作團隊做這個改動的動機,但筆者感覺這樣設計令觀眾席和舞台距離遠了,當下覺得有影響投入劇情,但回想覺得這樣更似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另一個空間的角色,或者這才更貼近在香港的觀眾看異地香港人的情況。另外,《月明星稀》的舞台不是走寫實風格,但它台上極度怪異的設計基朗拿的「獅子之柱」卻是一個實境;但又因為一景到底,所有場景都見到這條柱,這個奇特的實境又令每一個場景都帶有多少夢幻及抽象感,讓觀眾對環境的想像被這條柱干擾而造成間離。而《殉爆》的主要演區是一個圓型舞台,模擬副校長密閉的辦公室,明確地要和外面的世界(包括觀眾區)作明顯的區隔;而圍繞這個圓型舞台的,是五組從上到下用「書頁」串成的裝置,模擬書疊起的樣子?或是遺傳因子雙螺旋形狀?這個裝置一來可以投射或反射不同燈光,製造陰影,呈現氣氛,但也是一個重要的區隔,表現這一個場景的非真實性,和現場疊起的書籍構成一種有趣的虛實交錯。
《殉爆》以一個「殉爆距離」的概念作結、《月明星稀》談離散實際就是距離變遠(無論物理或是心理上),讓筆者思考「距離」為什麼重要呢?「距離」可能有以下效果:第一距離其實是「抽離」,是一種療傷的手段。將情緒、想法從創傷中暫時拉開,以較遠的位置回顧事物,能更客觀、理性去思考。第二拉開距離容讓察覺盲點,能用更宏觀、更多不同角度去看事物,才有機會理解不同人的想法,尊重分歧。即使談不上涵蓋全貌或包括所有觀點,至少能容許不同聲音在同一平台得到展現及交流。這兩個效果是筆者認為此兩劇回應時代、體現人文關懷的地方,它們嘗試用戲劇促進理解,為社會療傷。最後「距離」或許也是一種保護手段?如何在無形的界線中真誠地訴說一個時代而不用(被)「殉爆」,值得思考。
劇名:《殉爆》(重演)
劇團:7A班戲劇工作組
日期︰2025年6月22日 下午三時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網站︰連結
劇名:《月明星稀》(2.0)
劇團:前進進戲劇工作坊
日期︰2025年7月12日 晚上七時四十五分
地點: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網站︰連結
圖片來源:前進進戲劇工作坊Facebook、7A班戲劇工作組Facebook
文章列明作者,歡迎引用、 連結或轉載。
#殉爆 #7A班戲劇工作組 #月明星稀 #前進進戲劇工作坊 #一休 #陳炳釗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香港劇場 #劇評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