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地

記錄相遇,為您的創作留下一點痕跡

《親愛的.柳如是》和《殿上的》觀後感——淺談寫歷史人物之難

「陳洛零」的個人頭像

筆者在過去的一個月觀看了香港話劇團《親愛的.柳如是》(下稱《親》)以及香港話劇團「劇本精煉場」的讀劇《殿上的》(下稱《殿》)。兩齣話劇在製作上自不能相提並論︰前者是話劇團總監潘惠森繼《親愛的,胡雪嚴》之後、 以歷史人物為題的最新劇本,於香港大會堂劇院上演,是一個完整的舞台演出。後者編劇是黎茜姸,為「劇本精煉場」其中一位被挑選的編劇,劇本由零開始,歷經討論修改、參與工作坊講座等活動,最後精煉出《殿上的》此劇本,在香港大會堂演奏廳以讀劇形式演出。兩者除了都與香港話劇團有關外,似乎没有甚麼可比較之處。不過,兩者都以真實的歷史人物為藍本,甚至人物是劇本的骨幹。看畢兩齣演出,啓發思考舞台劇寫歷史人物之難。

第一難是如何把控時距︰如果要寫一個歷史人物的大半生歷史,編劇要如何控制每幕或每場之間的時間距離,才可以滲透出歷史人物的歲月變化,甚至是各種苦難加諸的滄桑感。《親》寫柳如是,一代名妓傳奇女子,開幕寫她因出身青樓只能為妾,寫她不甘心而拒絕為妾,年紀應該十多歲。末段寫柳如是在父君錢謙益死後,被錢家人糾纏而自縊身亡,終年四十六歲。《親》劇情橫跨約三十年,分兩幕四十五場,每場之間時間跨度不明顯,但可以感受到柳如是人生的變化,或許是因為取材的是柳如是人生重要時刻,例如拒成為妾、與陳子龍相戀分手、和錢謙益認識、結合、投河等,這些柳如是的人生轉捩點有助勾劃柳如是人生的變化,滲透出時間感。在劇情(甚至演出上)其實不是太看到柳如是少年時期和中年期的分別,但劇情或演出上的「不變」,或可以解釋為柳如是倔強堅定的人格始終不變。《殿》雖然以溥儀的侍從李國雄的視角為出發,但寫的人物重點仍是溥儀。故事始於大概1925年,由溥儀遷居張園,直至約1950年溥儀作為戰犯被囚禁至蘇聯,整齣時間跨度二十多年,分大概三十幕(由於場刊没有註明,此為印象)。每幕之間的時間跨度不明顯,好像幾個月發生了一件事為一幕,李國雄回鄉又是一幕,講的有大事件但更多是瑣事,時間段比較零散。或許是希望突顯「日常」如何構成溥儀這個「平凡人」,但對於溥儀這個相當著名的歷史人物,雖然他的外在環境應該有極大改變(例如由殿下變為囚犯),但因為跨度不明顯,漸進而不是突變,就不太易感知溥儀的歲月流逝。

第二難是準確寫人物對白,對白是否切合角色設定,契合他們的遭遇,俗一點就是「似唔似」。歷史人物有異與編劇杜撰的角色,觀眾對歷史人物不會毫無認識,即使不認識個別人物,但對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有同樣身份地位的人都總有概念。這就令到編劇難以隨便發揮,否則筆下的歷史人物就「唔似」,只是途具其名而不具其實,不但令劇情欠缺說服力,觀眾也或難投入劇情。當然編劇不是古人,只能透過資料搜集了解要描寫的人物對象如何說話,推斷他們的談吐,令設計的對白盡量貼近「原版」。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寫《柳如是別傳》,為了解柳如是提供豐富的素材;《柳》劇文學顧問張秉權的意見亦提供了重要參考。所以《親》寫柳如是,寫她的倔強才情,談吐文雅卻又堅定,不負「俠姝」美名。其中,柳如是、錢謙益對話引經用典,出口成詩,將詩詞當作溝通的方式。雖然某程度上觀眾要有一定的文學水平方能領略箇中妙處,但這種溝通方式又無疑很切合名妓和才子相處模式。《殿》的溥儀是末代皇帝,但他末代皇帝的身份在歷史上幾乎找不到第二個人。要理解一個帝皇本來不易,要明白一個末代皇帝的心境更是難上加難。加上溥儀的遭遇無出其右(例如為敵國傀儡、成為囚犯),《殿》盡其量只能還原編劇想像中的溥儀,要能反映溥儀在每個階段的心境以致他對人處事方式,甚或和其他人的溝通狀況,難度非常大。而另一角色李國雄也是真實的人物,以口述方式著有《隨侍溥儀紀實》,為李國雄和溥儀的相處提供一點線索。然而,對話一般不會留有記錄,所以在對白方面或許只能大膽猜想。

第三點是歷史給予大眾的刻板印象,就是沉悶;所以寫歷史人物,寫不好也可以很沉悶。歷史人物如果只是流水帳式演出他們的經歷,一件事件接一件事件,線式的描述或者會令觀眾覺得正在看人物傳記,失去耐心。有異於杜撰的故事,觀眾或多或少知道歷史人物的遭遇,劇情本身就不會有太大驚喜。例如觀眾一早知柳如是不會嫁陳子龍而是會與錢謙益一起,他們戀愛關係的懸念是「零」;觀眾也一早知溥儀會接受成為「偽滿洲國」的傀儡,不會為他的選擇而憂心。那要如何在没有驚喜的劇情上吸引觀眾、留住觀眾的注意力、甚至引起思考呢?那就考慮編劇的心思及該劇的要旨,以剪裁劇情甚至加入其他原素來豐富敘述。《親》中插入了洪承疇降清的劇情,與柳如是的劇情互相穿插。由於洪承疇和柳如是在歷史上毫無交集,觀眾或者會就洪承疇的劇情提出疑問,探問編劇的用意,誘發思考。是否喜歡這種情節的穿插頗見仁見智,不過不失為一種深化主題的方式,令敘述不致單一(筆者個人是頗喜歡加插現代女士走過的一段)。而《殿》中也有以李國雄太太看溥儀和李國雄關係的穿插,算是在另一角度以外部評價溥儀。但除此之外,末段的獄中生活過於瑣碎,難以聚焦,考慮到觀眾已經看了兩個小時,如果没有些衝擊性的劇情或別樣的敘述方式,或者難留住觀眾的注意力。

潘惠森曾稱寫柳如是「就是要向高難度挑戰」。除了實際票房問題,寫歷史人物真的不易,寫一個觀眾陌生的歷史人物難,寫一個街知巷聞的歷史人物又何嘗容易?《殿》取材於溥儀,以一個大眾少見的角度呈現溥儀,在題材上有一定吸引力,但用一個寫實的手法,線式描寫,易流於平舖直敘,和歷史相悖 的點容易被放大。某些《親》的處理方式,例如雙線敘述,可作參考。或作虛寫,更加側面或間接呈現歷史人物,又會否有助淡化上述情況呢?不論如何,香港戲劇少以歷史人物為題的創作,各種嘗試應給予肯定。

劇名:《親愛的.柳如是》
劇團:香港話劇團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觀劇場次:2023年9月13日 晚上七時四十五分
場刊︰連結

劇名:《殿上的》讀劇
劇團:香港話劇團
地點:香港大會堂高座 8樓演奏廳
觀劇場次:2023年9月30日 下午二時三十分
簡介︰連結

圖片來源:香港話劇團網頁

文章列明作者,歡迎引用、 連結或轉載。

#親愛的.柳如是 #潘惠森 #殿上的 #香港話劇團 #劇本精煉場 #黎茜姸

「陳洛零」的個人頭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