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地

記錄相遇,為您的創作留下一點痕跡

,

第二屆iStage戲劇節——一劇之本的重要性

「陳洛零」的個人頭像

iStage舉辦第二屆戲劇節其實屬意料之內,以筆者的觀看經驗,首屆iStage戲劇節雖然知名度不高,但應該普遍收獲正評。第二屆戲劇節在首周演出後,在某網上討論區多了不少有關iStage戲劇節的帖文及討論,令這個活動一時獲得原本較欠缺的知名度。筆者因時間所限,只觀看了兩齣演出,但觀畢後不難共感各位觀眾心中的「意難平」。當然觀劇有喜好,但一些有關劇本的問題卻屬顯而易見。需要強調每個iStage戲劇節的演出由各劇團分別製作,以下有關兩個演出的想法,提及的狀況未必出現在其他演出,但業餘劇團籌備演出時,或者可借鑒其他演出的優劣來檢視自家製作,看看製作會否出現「盲點」。

浮光銘記》

「一撇步製作室」的《浮光銘記》講述患有超憶症的女主角陸清君雖然離家多年,但仍無法忘記曾遭父親家暴,兄長邀請妹妹回家看望病重的父親,卻勾起清君的痛苦回憶,最終女主角擺脫過去陰霾,離開此地開展她的新一頁。此劇的製作團隊組合其實相當有趣,由主修電影的畢業生為編劇及導演、聯合演藝學院在學及畢業生,亦夾有業餘劇團的中堅分子。但或者是因為編導演較擅長以視覺講故事訴情感,劇本對白寫得很平淡很概括,未能從對話中細緻具體地呈現角色的處境和困難,以及構建角色間的關係及其轉變。例如女主角清君是一個超憶症病人,她理應可以鉅細無遺地描述父親對她的傷害及感受,但當她重覆描述父親對她的傷害時,她只能很概括地交代父親撕了她的畫、她打破了花瓶而兄長因幫她而被打等,令一些具戲劇感的場景情節被大幅度淡化,演員演得很痛苦但觀眾較難感知她痛在那裡,以致觀眾如同劇中眾角色般無法理解女主角。另一個劇本較大的問題是劇情單薄、發展突冗,女主角毫無情理地責怪前來安慰的好友甄子諾,又非常簡單地接受好友的開解而敢於面對多年的痛苦,這種廉價的轉變強化了角色「無病吟呻」的感覺;一個長久秘密的揭示(例如演後座談嘉賓龍文康提及會否兄長也是超憶症病人?),或者能讓女主角的釋然更合情合理。看過劇中四位主要演員之前的演出,其實四位也可以駕馭具張力的情感交流,作出有層次的表達。但現時劇本人物平面單薄、對白乾澀,有點令他們「無戲可演」(雖然如此,演好友甄子諾的何韵池靠如此單薄的劇情仍然可以在離別的場景一瞬落淚,十分厲害)。在場面調度方面,既然導演是學習電影出身,更期待影像和舞台的結合,構建在敘事之外、更豐富更具內涵的視覺呈現。

外賣仔阿昇》

邁斯納香港協會的《外賣仔阿昇》講述在環球商業管理「神科」畢業的阿昇,不顧家人反對在畢業後加入送外賣行業,幸得女友支持,為他拍片開設頻道。因緣際會,阿昇因拍攝外賣員罷工而得到外賣公司高層賞識,成為公司的行政經理。他意圖進行改革來讓餐廳、外賣員及顧客受益,但在過程中卻因錢(或其他原因)和女友分道揚鑣,又受高層所害令一眾外賣員誤會自己,後不獲續約離開公司,最後被一名年長外賣員開解,在外國繼續送外賣時重遇女友。單從總結出的劇情簡介,或已能感覺到劇本的問題所在——編劇想透過這位外賣仔的故事帶出甚麼訊息?直到結尾,似乎亦未能在劇情的推進中找到這個故事的重心。如同劇中母親不理解兒子做外賣員的決定,筆者也很難理解編劇寫一個讀神科的畢業生送外賣的意思何在。阿昇劇末到外地繼續送外賣,亦讓人摸不透角色的動機和想法。拋開劇本不談,此演出製作多處可見用心,例如眾外賣員的外套顯示劇中商標、阿昇模仿Youtube拍片、抗議公司更改薪金計算方式的標語等,感覺製作團隊嘗試呈現得有趣一點;演員方面,雖然不肯定邁斯納技巧如何幫助演員演出,但總體而言演員演得具活力也投入,即使不是每個演員都演得具說服力,但個別演員演得較有個性,反而令「似唔似」這個問題變得較為次要。例如抱怨出餐太慢、因改了計薪方法而遷怒阿昇的外賣員,和擦鞋奉承總經理的高層官仔,他們的演釋某程度上令原本較模版化、功能型的角色變得有趣生動。

在去屆場刊中,藝術總監劉浩翔、鄭至芝提到他們「以編劇、導演指導的身份⋯⋯到訪不同的排練地點進行指導,分享(他們)的專業知識」,不知道今屆是否因為參演名額增加至八個或其他原因,以致未能在較早階段對劇本提出意見或放在每組的時間減少了呢?以筆者看的兩個演出為例,劇本作為一劇之本,不算成熟的劇本令整體演出大打折扣,即或演員如何賣力演出、製作如何用心,都較難彌補劇本的不足。正如筆者在對首屆iStage戲劇節的文章〈iStage戲劇節的藝術多元及普及〉「如果各參加戲劇節的劇團能在早期創作階段,有機會和一些專業的編劇進行交流協作,例如讓具經驗的編劇提供意見,應可提升劇本的水準,讓整體演出有一個紮實的基礎。」在第二屆iStage戲劇節後,筆者需再次強調這個看法,希望一個具水準的劇本能讓導演、演員及台前幕後的努力不被抹殺。如果劇團中没有專門編劇的成員,或者可以仿效小樹窿劇團招募劇本,坊間應不乏好劇本,它們值得有重見天日的一天:即使由劇團主要成員兼編劇一職,也請考慮讓其他人士閲讀初稿提出意見,舞台要面對觀眾、創作不能盲目。

其實相比第一屆,第二屆iStage戲劇節也有改進地方,令整個「戲劇節」的味道更濃厚,例如演出前的「快閃劇場」。「夢劇丸」的雙人組合(潘天仁及丘錦樺)既可愛又搞笑,其中一段以飛機安全示範比擬劇院開場前的提示也創意十足、妙想天開。但因為劇場没劃位,要觀看「快閃劇場」只能較遲進場選擇不到好位置,實「魚與熊掌不能兼得」,或者可考慮在開場前在台上演出?另外戲劇節推出「戲癮無限PASS」,用優惠價錢看足八個演出,不過推出的時間太後而又需要捆綁購買,不知道實際成效如何,是否可考慮仿效某些戲劇節,多買一場提供折扣的方式,比較有彈性。iStage是其中一個提倡「原創理念」的戲劇團體,支持「原創」不等於要「盲撐」,要無條件接受不足;但「原創」也確實需要時間及機會精煉,重要的是能否汲取經驗,改進讓「原創」更具質素。無論以何方式,第二屆iStage戲劇節應收獲不少意見,期望iStage戲劇節能夠總結經驗,為觀眾帶來第三、第四、第N屆的戲劇節。

節目:iStage戲劇節
主辦單位:iStage
地點:上環文娛中心劇院
觀劇場次:2025年7月26日 晚上七時三十分 [《浮光銘記》、《外賣仔阿昇》]
網站:iStage戲劇節的頁面

圖片來源:iStage網頁

文章列明作者,歡迎引用、 連結或轉載。

#iStage戲劇節 #iStage #劉浩翔 #鄭至芝 #一撇步製作室 #浮光銘記 #邁斯納香港協會 #外賣仔阿昇 #夢劇丸 #上環文娛中心劇院 #劇評

「陳洛零」的個人頭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