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地

記錄相遇,為您的創作留下一點痕跡

中英劇團《代父重婚》——角色演員如同婚姻,也要匹配

「陳洛零」的個人頭像

中英劇團在是此劇季找來編劇許晉邦創作《代父重婚》,實在是明智之舉。許晉邦在過去一年憑《半桶水》、《凶的空間》等作品獲得不少舞台劇獎提名及奬項,票房有保證,是此演出在葵青劇院黑盒劇場,座位比較少,不難想像「一票難求」,扭轉了劇團現時賣票較難的困局。在製作上,許晉邦擅長明快的喜劇,劇中不乏精辟妙句,歡樂中又能讓人眼泛淚花、有所領悟,「小劇場、大道理」,和印象中中英劇團温暖、具意義、偏喜劇的演出風格甚為匹配。如果更聚焦審視許晉邦在《代父重婚》創作的角色,更會發覺他筆下的角色非常配合中英劇團的年青演員,讓他們得到較大發揮。

首先是《代父重婚》的角色都有很強的人物個性,人設鮮明生動,特異性高,讓人印象深刻,這種情況在配角更為明顯。在《代父重婚》中,全劇九個角色實不算少,但每個都能讓人留下印象,其中又以成珍(成桂賢姑姐)和何小松的角色最為出彩,他們具反差的人物設定形成強烈對比,讓人難忘。例如成珍前段是內向無業的宅女,後段成為爽朗外向、堅持做自己的型女;何小松前段是醉心戲劇的文青,後段是陰柔的同性伴侶。成桂賢嫲嫲的苦口婆心、成坤兄弟變成打老婆的惡霸,角色皆有其標誌性的劇情或曰「高光時刻」。中英劇團的駐團演員人數不少,但都相較年青,而且有「同質」傾向,戲路相似,記憶點不強。這種團隊特性在另一專業劇團「香港話劇團」具「老、中、青」三個梯隊的比較下更為明顯。而《代父重婚》中鮮明生動的人設,能幫助營造演員的獨特性。例如筆者看飾演成桂賢的阮瀚祥簡介,發覺看過他演出的多套作品,但竟然無法記起他演過的角色。而他演成桂賢一角卻活靈活現,雖然在處理角色轉變、成長上較不明顯,但其形象、姿態、神情動作都仿有此人。其中讓筆者驚喜的是在2024年新加入劇團的姚珏邦,他也把握好機會,以他的演繹讓何小松這個角色演得更立體、更有個性、更具他的風格。話說劇團在網頁和場刊的演員照片都影得比較「CHOK」(裝酷),而且也會附上演員的格言或感想,有時會疑問劇團是否要塑造演員成為偶像派。但其實相較演員的個性化宣傳,更重要的還是讓角色說話,讓好的角色成為演員的「最佳代言」。

其次,許晉邦的小劇場人物,很多時不求深入剖析、不討論角色過去,而較著重角色在當下劇情的呈現,《代父重婚》的角色也有這種傾向。例如成桂賢在和母親吵架後上天台意欲自盡,但欠缺對成桂賢過去的描繪,很難想像他是會自尋短見的人;成桂賢母親馮芷菱從一個溫婉的人改變為一個粗魯、脾氣較大的人,也没有太多筆墨交代她的轉變,是因為一個人擔起頭家生活迫人?還是養育成桂賢太過勞氣?劇中没有太多交代。人物寫得不深入,看不到角色的過去如何發展成當下的他們,有時人物行動的合理性成疑。雖說如此,《代父重婚》的奇幻設定,其實是有助淡化這種角色「看似没有過去」的狀況。因為以「平行世界」的觀念,每當成桂賢回到過去又重回現在,他所遇到的人也不再是過去的人,而是另一個平行世界的他們。人物行動的合理性在劇情的開展中變得不太重要,例如馮芷菱在中段變成寵愛兒子,和前段打罵兒子的工人形象有很大落差,但在劇情的推展下是合理好笑的。那這種設定讓中英劇團的演員來演有甚麼優勢呢?相較而言亦概括來看,中英劇團演員多能歌能舞,也具備不同才藝,能應付不同類型的演出,但有時也會感到個別演員演繹的深度、層次、細膩感尚待磨鍊。所以《代父重婚》的角色不求深入,甚至放棄人物的連貫性,或者減少了演員要遵從該角色設定的需要,反而很講求演員的自由發揮。例如文愷霖演的馮芷菱需要演出三個類型——前段打罵兒子的粗魯工人、中段保護兒子的便利店員工和「嬌滴滴」、温柔的新婚妻子,由於三個類型差異較大,難以覺察演的其實是同一人;所以相較來說,即使演員演工人說服力稍欠,但以較誇張的方式去演,反而不太著重人物的合理性;當演和形象相近的新婚妻子角色時,即予人驚艷的感覺。

最後,《代父重婚》的角色如許晉邦其他小劇場喜劇角色般,都很生動活潑、散發很強的生命力,和中英劇團演員活潑、具動感的演繹很相宜。例如劉雨寧飾演的成桂賢嫲嫲林亞鳳,心地善良,教兒子「自己⋯係唔重要㗎!最重要嘅係⋯⋯知道乜嘢對自己最重要。」,但她又不是傳統典型的慈母,她潑水教訓別人、劇末老年戀愛,都反映這個角色的非典型性,人物很有躍動感、生命力,讓演員劉雨寧能夠發揮她生動的肢體語言及變聲表達。再者和角色也配合的,是人物造型都可以比較「爆」,雖然美感上並不統一,但相較宣傳海報的沉實造型,成桂賢在劇中的造型比較閃亮繽紛,很有「MK」風格(追求潮流卻品味不佳,顯得誇張奇特);其他角色造型其實也算寫實中帶有亮點,不會太過呆板,配合喜劇的歡快感。另外,轉場時演員們捱動身體搬動道具,似舞非舞很有趣,也間接表現出角色的動感。或者也受劇團去年演出《關於面對藝術生涯危機的我無意間成為拯救45周年演出勇者的那件事》影響,感覺劇團的駐團演員都很有活力動感,有豐富的表現欲和生命力。只是這種活力動感要有一個能發揮的框架——一個好的劇本一個好的角色,讓這種能量得到合情合理的展現。甚至在《代父重婚》中,由於故事荒誕的設定,更可以嘗試更為誇張和瘋狂的表達,演員可有更多發揮。當然相對地,在文戲內心戲又能做到內歛細膩,體現情感的流動,「能收能放」,更可以體現故事中的「笑中有淚」,在瘋狂劇情中體現温情的基調。

即使是度身訂造,有時也會因各種原因衣不稱身;但或者是同為演員的許晉邦更理解演員,因此他為中英劇團度身訂造的《代父重婚》,和劇團成員有很高的匹配度。知道《代父重婚》有機會重演響應呼籲不劇透太多,但整個製作從社交媒體帖文、場刊安排到完場問卷紀念品、從劇本創作到演員演出,讓筆者感到劇團的誠意及能量終於用對方向。雖然重演如在更大場地,劇團或宜再考慮格調及舞台設計等問題,但好的作品實在值得讓更多觀眾看到;如果重演,觀眾也不要錯過,因為重演如同角色回到過去一樣,是不會知道那次是最後的,且看且珍惜﹗

劇名:《代父重婚》
劇團:中英劇團
地點: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觀劇場次:2025 年6月20日 晚上八時
場刊︰連結

圖片來源:中英劇團Facebook

文章列明作者,歡迎引用、 連結或轉載。

#代父重婚 #中英劇團 #許晉邦 #盧智燊 #阮瀚祥 #文愷霖 #劉雨寧 #朱勇 #黃楚軒 #莫珏邦 #蔡蕙琪 #楊紫卿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香港劇場 #劇評

「陳洛零」的個人頭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