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窿劇團是此在上環文娛中心演講廳的「小劇場2025」演出有兩個劇目——《黃昏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及《彼岸的蝴蝶》,據劇團所言,劇本是經公開募集及遴選得出,而是此演出是劇團首次嘗試讀劇形式,是否以讀劇形式進行也具爭議。觀畢全劇,筆者覺得以讀劇演出是頗具先見之明。兩個挑選劇本皆成熟可演,具備相當的戲劇性,台詞精緻,不太需要依賴場景來渲染氣氛,很適合讀劇。台燈聲有簡單的設計和概念,但若果不是讀劇會稍嫌粗糙,例如每個演出全員淨色衣著(《黃昏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是黑色而《彼岸的蝴蝶》為白色),前者的黑色衣著會令角色形象平面化,模糊了角色之間的差距,也太似後台人員了;音效有設計但效果不盡人意。而劇團整體製作有誠意但部分細節或者無瑕兼顧,例如場刊錯植演員感想及無更新網頁。但總括來說,雖然資源有限,但可看出製作的用心,以下分享一下對兩個演出的看法:
《黃昏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故事講述保險經紀Sam(陳嘉浚 飾)處理死去老婦葉麗珠(呂麗梅 飾)的人壽理賠個案,追溯死者和其夫羅文歐(穆鐵漢 飾)的「感人」故事。劇本成熟,單看簡介以為是某大台般、情節較老土陳舊的劇情,但觀後卻是情感深厚的一套作品。當中不乏懸疑、具戲劇張力的衝突情節,例如保險經紀質問死者女兒,女友(關倬霖 飾)到保險經紀工作場所要求一個答案等,其中具深度的對話,當數「孤獨」是否「死亡原因」一段,其中女友謂結婚證書上不會列出結婚原因一段,昇華了對婚姻、愛情的討論。如果要挑剔劇本,保險經紀Sam對婚姻的態度似乎轉變得過於突然,例如他如何得知羅文歐在意大利殉情,而這個發現又是如何打動他的,如果有較多描述或發展過程,可能角色的轉變會更為合理。另外,原劇本在澳門演出時是完整演出、而是此在上環文娛中心的演出為讀劇演出,某些舞台指示講出來是顯得較為繁瑣及干擾的,例如角色的出場退場,而且亦出現舞台指示和現場所見不一樣的地方,例如舞台指示謂角色退場但角色仍然留在台上,就會出現混淆(可參考另文〈淺談讀劇「優」與「憂」〉)。劇本如能作出調整來配合讀劇的演出形式,會有助觀眾透過文本投入劇情,一個正面的例子就如舞台指示請觀眾閉眼,想像舞台上的一場共舞。雖然這個安排在讀劇較為罕見也不免「出戲」,但未嘗不是一個好的實驗,來讓觀眾更投入想像文本塑造的世界。雖然是讀劇,但團隊也嘗試用簡約的台燈聲來豐富呈現,尤以燈光設計最為有效,燈光的投射令焦點集中在角色身上,例如劇初Sam的獨白及末段羅文歐的行動,此燈光眾焦形成的光影都很有效渲染氣氛,象徵人內心的陰暗。但是也需留意部分舞台效果會否「妹仔大過主人婆」,例如有歌詞及聲浪過大的背景音樂,搶去了文本的焦點。接近劇末羅文歐有段獨白自述照顧妻子的艱辛,台詞夠生活夠具體,演得又情真意切,可惜背景音樂過大聽得不清楚,稍為可惜。演員演出方面,既是業餘劇團演出不免有高低,個別演員演得太用力、痕跡太重,顯得「煞有介事」;但亦有演員演得相當出彩,人角合一,穆鐵漢演的羅文歐,其深沉內斂的演繹令角色的複雜性具說服力。
《彼岸的蝴蝶》
《彼岸的蝴蝶》講述精算師Justin(羅皓添 飾)不滿意女友Yvonne(麥芷穎 飾)為他打點一切,覺得失去自由,又受到Mentor Samson(李子俊 飾)毅然辭去高薪厚職成為Youtuber及Drag Queen的決定影響,希望和Yvonne分手,但又因其性格懦弱而未能決絕。另一方面,極具控制慾的Yvonne為挽救關係,意圖借助玄學師傅(陳沛銣 飾)的力量向Justin施法,Justin的反抗最終導致Yvonne和Justin的關係變得扭曲。此劇不愧為劇本招募下挑選的精品,在戲劇性、詩性及哲理性達到平衡,具娛樂性之餘也很有思考空間。戲劇性方面,故事表面看似平平無奇,圍繞一個媽寶男的煩惱及一個控制狂女友,但劇情到中段媽寶男產生幻感,他的反抗令劇情急轉直下,是具戲劇性、張力的展開,末段Yvonne的表現令人心寒。詩性方面,劇名「彼岸的蝴蝶」已帶有很強的象徵意味,劇中以植物「富貴竹」、「鮮花」語帶相關,劇末在公園的描述頗形象化地呈現「看不見蝴蝶」的景象,而蝴蝶所指為何,值得細味;劇末Yvonne以療傷的繃帶作為約束的工具,將諷刺形象化、戲劇化之餘,又帶有某種象徵性。哲理性方面,能做到在劇情中不著痕跡地反思「自由」的意思,例如Justin希望Mentor帶領他找尋自由,但這種「自由」是真的自由嗎?選擇被約束是否也是一種自由?情感方面呈現也具複雜性,筆者一度覺得二人之所以爭論不休是因為重視彼此,有愛因此形成約束,但劇末又好像並非如此,這種觀劇體驗的反轉是有趣的——並不是角色改變了,而是觀眾改變了看的方式,令同一件事得出不同解讀。
演出方面也具驚喜,全劇四個演員演出有水準,都有「放開來」演的感覺。筆者是因為飾演Yvonne的麥芷穎早前的演出而留意此製作的,她只在短短四十分鐘的劇目中演主要配角,但已讓筆者留下深刻印象(雖然不認識她本人)。《彼岸的蝴蝶》作為讀劇演出,麥芷穎背誦了大部分台詞,令她在演出中可以望向觀眾及對手、而不需要頻繁閱讀劇本,令演出的感染力加強。雖然不是科班出身而演出經驗有限,但她具氣質和潛質,展現一定演技。她最初較為微弱的聲線以為是「不夠氣」,但整場下來,感覺她是刻意用她聲線的高低變化,來呈現她對伴侶的不同態度,或忍讓、或張狂、或平靜地瘋狂等,令她的演繹能有豐富的層次。另外三位演員的演出也可以用「悅目」來形容,雖然是演讀,但都成功演出角色的飽滿立體、濃重的色彩風格,非常有記憶點,無論是正反派也演得討喜。
小樹窿劇團命名是此製作為「小劇場2025」而劇團又自稱「業餘」,但是此演出格局不小,劇本成熟不小眾,具備「做大」的潛質。演後談中提到劇團將以《黃昏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參演第二屆iStage戲劇節,筆者也期望《彼岸的蝴蝶》的完整演出。劇壇需要百花齊放,有各類劇團各種製作,期望樹窿不但收藏心事也盛載花朵,吸引蝴蝶,將藝術的美好傳播開去。
劇名:小劇場2025(《黃昏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及《彼岸的蝴蝶》)
劇團:小樹窿劇團
地點:上環文娛中心演講廳
觀劇場次:2025年4月26日下午三時及晚上八時
網站︰小劇場2025在ARTMATE的頁面
封面圖片來源:小樹窿劇團Facebook
文章列明作者,歡迎引用、 連結或轉載。
#小劇場2025 #黃昏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彼岸的蝴蝶 #小樹窿劇團 #姚杰贀 #鄺振業 #蔡冠聰 #陳嘉浚 #關倬霖 #穆鐵漢 #呂麗梅 #羅皓添 #麥芷穎 #陳沛銣 #李子俊 #上環文娛中心演講廳 #香港劇場 #劇評
發佈留言